妈妈含泪代领母校“十大孝子”奖杯
因癌症去世的唐苾宬成为成都最小遗体捐赠者,川师大附属实验学校为他颁发“十大孝子”奖
“我愿捐出我的身体,擦干其他父母的眼泪”。
一位加拿大医学专家获悉后,主动要求以唐苾宬的名字命名,募捐一个癌症基金会。
罕见绝症突袭阳光少年
唐苾宬曾是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初2007级六班学生,去年9月以优异成绩升入列五中学高中部。2007年10月,他的脸部右颌处长了个拇指般大小的包,后经医生诊断为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是一种极为少见的恶性肿瘤。唐苾宬先后在华西口腔医院、363医院等医院诊断和治疗,300多个日日夜夜,他一直和病魔顽强地斗争着。
“今天我头很晕,没有了力气,吃饭也很累,就快奥运了,我好想看看百年中国的风采啊!”“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离开你们是我多么不舍的事情……”从17岁少年于病中写下的信札中,对亲人、生活的挚爱和眷念溢于言表。
最后心愿遗体捐给医学
今年春天,唐苾宬的病情恶化,得知已经医治无望之后,他告诉爸爸妈妈:“我想把遗体捐赠给国家。”起初,父母并未答应,父亲唐章跃还悄悄地在城郊为儿子买了一块墓地。可是,唐苾宬决心已定,在他读初中的时候,曾聆听一名教授讲解人生的意义,当时,他就萌发了一个心愿:自己一生要为社会做点贡献,捐赠自己的器官,也许还能够擦干其他父母的眼泪。“现在,我没办法报答父母、学校和我所热爱的这个世界了,拥有的只是一个带病的躯体,我能做的只是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捐献给国家!”
“这是儿子生前唯一的心愿,做父母的一定要让他如愿!”今年7月,唐苾宬正式申请捐赠遗体,并在父母的陪同下走进了成都市红十字会,领取了志愿捐献遗体纪念证。
弥留之际给老师送祝福
“右眼遭肿瘤侵入失明,上周四大出血,抢救到夜里一点,过后又抢救过三次。吃了两个月的汤,现在是啥也吃不进去了,目前是靠液体活着。因为这个月12日是他的生日,过两天是中秋,他想过17岁生日,还想过中秋,他的毅力很大。”2008年9月,通过唐苾宬妈妈余晓泉的短信,母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得知:唐苾宬病情危重。
捐赠遗体是最好的告别
“他走了,带着曾经给他温暖、给他爱的人的好意,静静地走了。不设灵堂,也不开追悼会,因为捐赠是以另一种方式活着,我们尊重他的心意……”
随后,成都市红十字会举行了庄严的遗体捐赠仪式,唐苾宬也由此成为了成都市年龄最小的遗体捐赠者。“他实现了他的愿望,用自己的遗体和器官帮助他人,用他的身体擦干其他父母的眼泪。”余晓泉说。
另据记者获悉,加拿大的一位医学专家得知唐苾宬的事迹后,主动要求以他的名字命名并募捐一个癌症基金会,让更多的人知道他、记住他。记者潘波摄影报道
儿子的信:“请不要为我哭泣”
前日,余晓泉应邀出席儿子母校的颁奖典礼,并为儿子领走了“十大孝子”这一身后之荣,当千余名学生一起叫她“妈妈”时,余晓泉泪流满面。在她的手中,紧紧攥着一封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