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殡葬协会    
< a href=" ">注册   |   < a href="checklogin/">登录           

遗体捐献的回顾与展望 -火狐体育官网在线登录

2009-02-18 02:44作者/编辑: 四川殡葬网 来源:阅读次数:150

    在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由于自然科学的不发达,人们长期对生命的奥妙一无所知,不了解生命是如何诞生的,也不了解人如何经历由生到死变化的新陈代谢过程,因而产生生命绝对神圣和人类具有灵魂、灵魂不死的观念,将生命神圣论推向极端。这种观点影响到传统的医德观念,不仅要医生尊重活人的生命,而且还要尊重死者。


  虽然我国远古时代的《内经》重视人体构造的探讨,但由于受长期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束缚,尸体解剖一直被认为是大逆不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戒条使尸体解削成为医学中的禁区。尽管清代著名医学家王清任冲破这一禁区,但长期以采许多医生受到封建道德观念的束缚,阻碍了医学科学的整体发展。在西方,古希腊时期就十分重视尸体解剖,古罗马医生盖仑说医生如无解剖知识,犹如建筑师没有设计图。西方中世纪由于封建教会的神权统治,人体解剖被视为圣地,被列为禁区。文艺复兴运动时期,著名的比利时医学家维萨里敢于向神权挑战,在进行尸体解剖的基础上,于1543年写下了《人体构造》,成为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奠基人。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革命转变了道德观念,尸体解剖得到了确认。现代发达国家的尸体解剖达40—50%,有的高达85—90%,大大促进了西方医学科学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50年代尸体解剖率在大医院可达1030%,十年动乱降到10%以下,由于旧观念的影响,至今仍不够理想,无法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因此我国的医学水平有些落旨。然而我国医学界许多前辈破旧立新,移风易俗,为我们做出了光辉榜样。原北京医科大学名誉校长胡传揆教授,生前遗嘱自愿献遗体作为学生的实习标本,北京同仁医院著名眼科教授张小楼死后捐献眼球;许多老专家、老领导生前签字死后捐献遗体,对树立新的道德观念,扭转社会风尚作出了贡献。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类自;我认识的提高,遗体捐献走出禁区,遂成为推动医学事业进步的一个契机。


   电于受封建道德束缚,尸体捐献对于世人来说仍是一个禁区,对其很陌生,也很害怕;由于世伦观冬的影响』乒些捐献遗体者不被周围人所理解,成为他们眼中的变态人物,是破坏人之常情;的魔鬼’’,被他们所攻击,致使.一些希望捐献遗体的人望而却步。社会是在发展的,随着科学知识逐渐灌人人们的头脑,唯物主义无神论已经击败了有神论,把遗体捐献事业推进了一步。当遗体捐献后,遗体将被保存一年,在这期间遗体家属可以对其悼念,以示怀念之情。之后,遗体将用采解剖,供医学学生实习,供科研者研究。从遗体上取下的任何部分都会用袋子保存起来,最后送进火葬场焚烧,一切费用均由接受遗体捐献的部门承担,所得的骨灰家属可被通知取走。若家属无法领取将由该接受遗体的部门妥善安排保存。因此,遗体捐献对其家属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失,对自己是美好人生的继续,被人永远怀念,被人永远尊敬。


    随着医学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随着人们意识的不断提高,遗体捐献将不再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话题。一个人悄悄来到世间,会有两种不同的活法,一种是做匆匆过客,像流星划过天空一般,没有给人们留下什么,没有给社会留下什么,却永远地消失得无影无踪;一种是创造了一个有价值的人生,为社会留下了光和热,永远停留在人们心中。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一个人只是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缺的伟大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利益而劳动的职业,那么,困难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会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无闻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是的,能为人类服务的方式很多,遗体捐献就是一种,在社会文明的进程中,在同封建残余思想的不断斗争中,遗体捐献者会勇敢地挣脱束缚,为了大家而做出这个神圣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