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殡葬协会    
< a href=" ">注册   |   < a href="checklogin/">登录           

浙江殡葬新政 基本服务费政府买单 -火狐体育官网在线登录

2010-04-08 01:43作者/编辑: 四川殡葬网 来源:都市快报阅读次数:113

        据预测,今年清明期间,浙江的祭扫人数将达到1300万人次。

 

  浙江酝酿公益新政

 

  一年1.5亿殡仪基本服务费用所有逝者都将享受政府买单?

 

  并对墓地使用费等加强市场监管

 

  又到清明。

 

  据预测,今年清明期间,浙江的祭扫

 

  人数将达到1300万人次,祭扫车辆逾200万辆次,创历史新高。

 

  杭州市萧山区东郊陵园、宁波市大同公墓、奉化市河头公墓、温州市桃源陵园、嘉兴市公墓、湖州枫树岭陵园、舟山市青陵公墓、衢州市第一公墓等9个单位,被列为全国清明节观察点,将重点监测祭扫人数、车流量、工作人员等信息。

 

  死生,大事也。我们不妨来看看最近对全省殡葬服务业的一些调查。

 

  调查浙江殡仪基本服务收费不到1000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今,一个墓穴要价2万元,并不新鲜;一个成本只有几百元的骨灰盒,卖到六七千元,也不稀奇……“死不起”,成了公众对身后事昂贵费用的感叹。

 

  一个人去世,要花多少钱处理后事?

 

  4月1日,民政部首次发布了基本殡葬服务费用调查报告。

 

  这个调查在全国共选取近百个殡仪馆样本。调查了五项殡葬服务项目,包括:遗体接运(以往返40公里计)、遗体存放(以3日计)、遗体火化(取平板炉火化标准)、骨灰寄存(以1年计)、骨灰盒(以最低价计)。

 

  调查显示,67%的殡仪馆五项殡葬费用在700—1300元之间,全国殡葬服务费用平均为1045元/具。按简单平均计算,全国遗体接运费用平均为248元/具,遗体存放费用平均为245元/具,遗体火化费用平均为294元/具,骨灰寄存费用平均为88元/份/年,骨灰盒平均最低价格为170元/个。

 

  在浙江,在殡仪馆的基本服务收费(运尸、火化、冷藏、骨灰寄存)不到100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略低。

 

  就墓地而言,以浙江为例,从2003年起,墓地价格已经放开,走上了市场化道路,但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出台墓地价格的相关收费目录,墓地价格参差不齐,此外,骨灰寄存服务因为收费低廉,在各地也有一定的市场。

 

  对策

 

  建议殡仪基本服务

 

  费用由政府买单

 

  现状全省75家殡仪馆有38家亏损

 

  服务各地已尝试对困难低保群体给予减免

 

  在省民政厅副厅长梁星心看来,社会上对殡葬系统有一些负面看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这个行业不了解。

 

  其实,殡葬行业有三难。

 

  就业环境难。殡葬作为特种行业,社会各界对其相对忌讳和隔阂,工作人员承受的心理压力巨大,比如,有人来殡仪馆,工作人员不能微笑,也不能板起脸,不能说欢迎,也不能说再见。

 

  监管难。自本世纪初,浙江放开殡仪服务、丧葬用品市场后,一些私营单位和商家(特别是农村地区),存在着牟取暴利和欺诈收费现象。

 

  生存难。有调查统计,全省现有75家殡仪馆,其中,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仅有6家,其余的均需通过经营来保障经费不足。

 

  这些殡仪馆还要承担优抚对象、低保残疾人等群体火化费减免等公益方面的责任,很多殡仪馆设施建设较为滞后,有的需要重建、迁建,很多火化设备已运行多年,单靠殡仪基本服务收费(运尸、火化、冷藏、骨灰寄存)难以维持正常运营。

 

  目前,全省有38家殡仪馆处于亏损状态,像火化一具尸体,浙江是300-330元,按现在煤油柴油价格,亏损相当严重。

 

  公墓收费方面,浙江现有经营性公墓155家、乡村公益性墓地22000余个,占全国公益性墓地总数量10%以上。但自2003年取消公墓定价管理机制,改由市场供需自行定价以来,有些公墓收费趋于混乱。

 

  同时,受利益驱动或弥补墓地维护资金缺口等因素影响,有部分乡村公益性墓地已悄悄对外经营销售墓穴。

 

  但是,这些不规范情况监管起来又比较困难。因为相关法律法规模糊,行政执法缺乏依据,相关部门执法队伍薄弱,人员较少。

 

  “政府对殡葬事业单位的投入普遍不足,难以维持与保障其公益性地位。”一位专家表示。

 

  目前,浙江各地已经开始尝试给困难群众、低保对象等群体殡仪基本服务收费给予减免。

 

   “这只是开始。”梁星心认为,殡葬服务单位,完全可通过公开、透明、规范、阳光的服务,让群众理解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和艰辛程度。

 

  为此,在3月15日—4月15日,浙江首次在全省殡葬系统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实行“清单式”服务。

 

  在此期间,浙江各地推出了一系列惠民便民举措:

 

  杭州市民政局清明期间在主城区各公墓(陵园)推出8项利民措施。如,烈士遗属凭《革命烈士证明书》和区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从今年起免收十年墓地使用费;低保家庭购买1万元以下的墓穴凭《救助证》给予墓价15%的优惠;凡持有《杭州市困难家庭救助证》的低保家庭凭证从今年起免收十年墓地使用服务费。

 

  在瑞安市,“优质服务月”活动期间,殡仪馆内丧葬用品一律8折销售,购买公墓(公益性生态墓地)墓穴8折优惠,清明节期间在殡仪馆骨灰寄存楼摆放花篮,到殡仪馆和公墓(公益性生态墓地)祭祀骨灰的家属获赠鲜花一束;从今年起,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火化费、接尸费、吊唁悼念厅(堂)及设施租用费(小厅、休息室)减免100%,城乡低保对象减免50%,城乡低保边缘对象减免30%。

 

  江山市规定,对本市辖区内接尸运费实行300元封顶;低保五保对象和95周岁以上老人死亡后火化费全免;并承担无名尸体火化的一切费用。

 

  绍兴市则将各档墓穴的收费标准公开上墙,实行“阳光服务”。同时增加便民设施,如老花镜、桶装矿泉水、雨伞等,清明期间还免费赠送鲜花、免费提供油漆毛笔、免费提供医疗等服务。

 

  殡葬不仅是为逝者服务,更为活着的人服务,让人们在送别亲友的最后一站感悟生命的神圣、生命的尊严、生命的可贵。

 

  如何化解殡葬行业难题?省民政厅开出4个“药方”:

 

  第一,理顺殡葬管理体制。将由殡葬事业单位承担的服务职能中可市场化、社会化服务的职能分离出来,把行政管理与执法监督职能分离,实现“政事分开、事企分开”。

 

  其次,组建殡葬执法机构。设立相应的执法机构,给予编制、人员和经费保障,一般10万人口配备1名执法工作人员,每个机构最少不低于3名工作人员,依法查处违反殡葬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与物价、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配合行动。

 

  湖州于2006年试点建立了全省首家殡葬执法机构——湖州市殡葬执法支队,4年来共拆除违章坟墓185穴,制止滥建坟墓230多起,规范殡葬市场60多个。

 

  再次,加大公共财政保障。建议将全省殡仪馆定位为纯公益性的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殡仪馆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维护和人员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议殡仪基本服务费用由政府买单(此项支出全省共需1.5亿元),其他殡仪服务项目进一步放开经营,走市场化道路。

 

  最后,组织纪律监察。殡葬改革提倡“厚养薄葬”,相关政策法规明确规定,不得乱建坟墓,凡有党员干部违反殡葬改革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出现造大坟、树大碑行为的,建议纪检监察部门从重给予其党纪政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