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回归自然的“生态葬”能为一个人、一个群体、乃至一个城市带来多少改变?在2010年12月11日,近200名逝者家属在安徽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园选择了“生态葬”来慰藉自己的已逝亲人。
朵朵菊花在初冬的阳光下绽放,一则《向生命致敬》的祭文在礼仪师庄严而饱含深情的朗诵声下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之后,62家参加“生态葬”的家属在礼仪师的主持下,分别选择了“森林葬”或“花坛葬”,以最为绿色自然的形式,安葬自己的亲人。
参加“生态葬”的一名家属孔德秀说:“先辈们、亲人们虽然从事不同的工作,有着各自不相同的人生经历,但在他们逝世以后,都选择了相同的方式,把自己的骨灰融入树林里、花丛间,以最自然的形态融入故乡的土地,为子孙后代尽可能地多留出一片土地和生存空间。”
“人生自古谁无死,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孔德秀对亲人愿望的描述,而这种殡葬观念的改变也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目前,大蜀山文化陵园花坛与森林葬区有200余名逝者安息长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