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殡葬协会    
< a href=" ">注册   |   < a href="checklogin/">登录           

四天大婴儿夭折 父亲含泪捐遗体角膜 -火狐体育官网在线登录

2011-11-18 03:13作者/编辑: 四川殡葬网 来源:成都商报阅读次数:149

         11月16日晚10时许,一场简单而庄重的遗体告别仪式,在绵竹市人民医院举行。病床上,与鲜花躺在一起的,是个小小的还不足一束鲜花大的身体。他是个仅4天大的男孩儿,父母甚至还来不及给他起名。他或许还未睁眼看看世界,他的角膜却将为他人带来光明。而这个小小的身体也将用于教学与科研,为更多人带来生的机会。

  《志愿书》签完10分钟

  4天的他走了

  绵竹市红十字会秘书长杨廷安回忆,11月16日当晚,他接到孩子母亲的电话,称自己是一个4天大新生儿的母亲。经反复抢救,孩子生还的可能性已很小了。全家人经商量,若孩子真的走了,家人愿意捐献其角膜和遗体,“电话中孩子母亲非常悲伤,态度却很坚定!”

  当晚9时30分许,杨廷安当即与工作人员连夜赶到了孩子所在的医院,在向孩子父母确认捐赠细节后,指导其父亲岳先生完成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的填写。与此同时,绵竹市红十字会紧急联系了成都医学院和四川省红十字眼库工作人员,连夜奔赴绵竹。

  就在孩子父亲签订《志愿书》的10分钟后,这个仅4天的小生命最终停止呼吸。医院为这个小小的生命举行了简单而庄重的遗体告别仪式。当晚,成都医学院和四川省红十字眼库工作人员连夜实施手术,最终实现了角膜和遗体捐献,其角膜与遗体已于昨日送至成都。

  据杨廷安介绍,这个年仅4天的小男孩因此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遗体眼角膜捐献者。尽管,他的父母还来不及为他起名。

  昨晚6时40分,成都商报记者向四川省红十字眼库志愿者冉茹秋了解到,这个孩子的眼角膜暂未找到相应的受捐者。据成都医学院附属康桥眼科医院的康黔医生介绍,至少3岁以上的孩子,其眼睛的结构发育才接近成人。而刚出生4天的孩子眼角膜很薄,在摘取方面虽无技术难度,但其应用范围很小,只适合提供给一些眼角膜要穿孔的患者进行临时修补。因此,目前其眼角膜受捐者的选择范围相当小。成都医学院附属康桥眼科医院目前正在联系其他医院,寻找有受捐意向的患者。“按照常规方式即用营养液进行保存的话,眼角膜的存活期通常为一周。”他说,而采取特殊保存方式,其存活期更长。

  一直忙着抢救

  还没来得及起名

  昨日上午,成都商报记者在绵竹市见到了孩子的父亲岳先生。岳先生说,自2002年结婚后,因为种种原因,夫妻俩一直没有孩子。2010年12月,已32岁的妻子终于怀孕。11月12日下午4时许,孩子在绵竹市人民医院出生了,岳先生立即将这个喜讯与亲友分享,但见护士们急匆匆出来拿氧气袋,岳先生心里猛地一沉。

  不一会儿,儿科医生走出病房:“孩子可能患有胎粪吸入综合症”。岳先生的不安得到印证。

  13日,孩子病重,当天晚上,曾一度停止呼吸15分钟。经过医生抢救,孩子又有了呼吸。随后的几天,孩子经历了频繁的抢救,16日晚上9点,孩子最终还是走了,“忙着救孩子,根本没有时间给他起名。现在,更没有心情!”

  捐献角膜遗体

  是个万分艰难的决定

  捐献孩子的遗体和角膜,对渴盼孩子已久的岳先生一家来说,是一个万分艰难的决定。岳先生坦言,捐献角膜和遗体,最初是他提议的。

  孩子短短4天的生命,几乎都在抢救中度过。医生下了病危通知后,虽然不愿,但岳先生仍做好了最坏的心理准备。“初中老师捐献眼角膜感染了我。”岳先生介绍,自己曾就读于汉旺中学。汶川大地震中,学校的梁代兴老师在地震中不幸遇难。梁老师去世后,家属为感恩,捐献了梁老师的眼角膜。想到这儿,岳先生觉得,若孩子真的走了,他的生命似乎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延续,“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近年来,岳先生多次听说成人捐献眼角膜的事例,但他不确定新生儿是否可以。他电话联系了绵竹市红十字会,得到肯定答复后,他便着手做家人的工作,“毕竟,这对我们来说,并不容易。”

  16日晚,带着悲伤不舍和仅有的一丝欣慰,岳先生代表全家参加了儿子的遗体告别仪式。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孩子的角膜将被用于其他眼疾患者的治疗。与此同时,孩子的遗体也将被送到成都医学院,用于科研与教学,“我想,这是4天大的他,到过这个世界的最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