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姜宣凭
●全省登记户籍人口8898.17万人,排名全国第三。
●2000年至今,四川城镇化率水平从26.69%上升到40.18%,提高了13.49个百分点,
●家庭户2580万户,家庭户人口7620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5人
昨日,四川省统计局对外发布《四川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0年四川常住人口8041.82万人,排名全国第四,与2000年相比,十年共减少287.27万人,降幅达3.45%。全省登记户籍人口8898.17万人,排名全国第三。
省统计局副局长、省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智指出,常住人口减少,主要是近年来各地狠抓劳务输出工作,四川籍民工到省外务工人数不断增加所致。同时,四川人口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时期,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
a 城市化 成都1404万人
此次普查结果显示,全省17.47%的人口都集中在成都,成都人口总数从2000年的1110万人增加到1404万人,净增加300万人,占全省人口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13.47%提高到17.47%,增加4个百分点。人口总数排名全省第一。
在四川21个市(州)中,成都不仅是四川唯一一个人口突破千万的地区,同时也是四川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171人。
2010年全省常住人口总量居前五位的地区分布是,成都市(1404万人)、南充市(627万人)、达州市(546万人)、绵阳市(461万人)和凉山州(453万人)。
10个四川人4个住城里
四川统筹城乡发展成效显著,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全省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3231万人,乡村人口4810万人,城镇人口占40.18%。2000年至今,四川城镇化率水平从26.69%上升到40.18%,提高了13.4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高速增长1.35个百分点。而1990年到2000年,四川的城镇化率仅提高到5.4个百分点。
大城市吸纳和集聚人口的作用凸显,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流动的流向更加紧密。21个市(州)多数出现常住人口出现下降,南充、达州、资阳、广元、宜宾等劳务输出人口较多的地区降幅明显。
b 老龄化 老龄化水平比全国平均高2.08%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64.44万人,15-60岁人口5796.62万人,65岁以上人口880.75万人。同2000年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5.68%,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2.18,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3.5%
2000年,四川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62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7.45%,十年间,65岁以上人口增加26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10.95%。老龄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8个百分点。按照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7%,这一国际上划分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四川已于200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时期,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和挑战进一步加剧。
c 性别比 男女103.14:100
男女性别比趋于协调和平衡。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083万人,女性人口3958万人,男女比例为103.14:100,较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降3.8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6个百分点。
陈智指出,四川男女性别比下降反映出人们生育观念发生积极变化,男女平等在社会各个方面逐渐显现出来。此外,四川各市州狠抓劳务输出,2010年全省输出人员约为1050万人,并以男性居多,这也是造成性别比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专家解读
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四川人口进入“三低”时期
陈智表示,我省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使得死亡人口大幅减少,据普查资料初步测算,全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包括男性和女性将出现较大幅度的提高。
对比2005年的1%人口抽样调查,以及历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后,可以看到四川人口已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三低”时期。全省人口出生率为8.93%,死亡率为6.62%,自然增长率为2.31,与2000年数据相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全省常住人口共有家庭户2580万户,家庭户人口7620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5人,比2000年减少0.37个人。
我省教育事业得到不断发展,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迅速提高,但10万人中具有大学、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数以及文盲率与全国相比,都尚有一定差距。数据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人口536万人,高中程度人口904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全省每10万人中具有大、中学程度人口分别增加4205人、11247人,比全国水平分别低4725人、2785人。我省文盲率由2000年的7.64%下降为5.44%,下降2.2个百分点,仍旧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