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四川省殡葬协会    
< a href=" ">注册   |   < a href="checklogin/">登录           

记者踏上为烈士寻亲之路 一天时间找到3名烈士家属 -火狐体育官网在线登录

2016-08-18 09:16作者/编辑: 四川殡葬网 来源:成都商报阅读次数:188

 

听说父亲的烈士墓找到了,蒋长明愣住了,久久说不出话来

1983年金牛区民政局颁发的廖茂常烈士证书,蒋长明一直收藏着

为孤独烈士寻亲

昨日中元节,但长眠在东北三省烈士陵园里的抗美援朝烈士们,不少数十年来无亲探望。

一位十年如一日为无人祭拜的抗美援朝烈士义务寻亲的爱心人士张红琢,近日将一份名单交给了成都商报,上面是他搜集到的11位成都籍抗美援朝烈士信息,他希望联合成都商报为烈士寻找家属(本报昨日报道)。

收到名单,记者们兵分多路踏上为烈士们寻亲之路。各烈士籍贯所在区县的民政部门、所在乡镇的政府部门纷纷协助记者展开搜寻。昨日一天,就找到了籍贯成华、新都、彭州的3名烈士的家属。

正值中元节,这些家属大多刚刚为自家的英雄上过香烧过纸。当他们得知至亲牺牲后就安葬在国内时,情感混着眼泪,绵绵不绝。

烈士廖茂常之子:

对父亲已无清晰印象 却继承忠骨三代从军

前天晚上,68岁的蒋长明拖着颤巍巍的身躯,将一叠叠纸钱丢进火盆。昨日之前,蒋长明对父亲廖茂常的祭拜,从来都是对着东北,半岛的方向。

“廖茂常,1921年生,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保和乡胜利村,1950年7月参加革命,1953年3月29日牺牲,志愿军543团担架连”。这是廖茂常在烈士名录上仅有的信息。

而在张红琢的名单上,廖茂常被安葬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烈士陵园。昨日,记者带着这个消息和廖茂常烈士墓的照片找到了蒋长明。蒋长明愣住了,双唇颤抖着,久久说不出话来。

哽咽伴随着沉默,蒋长明终于起身进屋,默默找出了一张1983年金牛区民政局颁发的廖茂常烈士证书。纸张几近破碎,却仍保有最鲜艳的大红色,这么些年,他就是靠这张破碎的证书缅怀父亲的。

蒋长明情绪稍稍平复,告诉记者,父亲参加志愿军时,他只有不到2岁。父亲牺牲后,孤身带子的母亲只好改了嫁,蒋长明因而改了姓。

年幼时父亲就离开,蒋长明对父亲的印象近乎为零,但他相信血浓于水,所以天生对军人有着感情。他20岁出头就去大连当兵,等儿子蒋智勇成年,他让儿子也去济南军区当了兵。“我们一家三代都从军”,他脸上说不出的自豪。

“我要去看他!”蒋长明心中思念混着激动。他用纸笔,小心翼翼地抄下了“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烈士陵园”几个字,内心早已启程。

烈士林成福之弟:

11年寻访54年追思 没想到有生之年能有消息

昨日上午,新都区民政局优抚科的邱科长致电成都商报,经多番查阅历史资料,他们在1979年登记的《革命烈士及病故、失踪军人登记表》中找到了“林成福”的名字,其直系亲属林成学的姓名和家庭住址也赫然在列。

昨日下午,78岁的林成学接到电话,得知长兄林成福安葬的地址有了消息,还没来得及告知儿子,他便只身一人往社区办公室赶。

1950年,林成福入伍时,林成学12岁,两人感情深厚。哥哥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刚到东北还未入朝时,写过一封家信报平安。这封信成了林成福与家人最后的联系,新都民政局记录,1951年4月29日,林成福在朝鲜战场上失踪。

“失踪是啥意思?是生是死?我们找了11年。”林成福说,母亲天天去民政局打听消息,托人登报找人,还曾写信给国防部,但由于不知道部队番号,整整11年没有消息。1962年,新繁县人民委员会追认林成福为烈士。寻访划上句号,林成学对长兄的追思却一直深埋于心。

如今,林成福安葬于吉林省长春市烈士陵园的消息传来,林成学边抹眼泪边说,“没想到有生之年能有消息,要是我妈还在,不晓得有好高兴。”尽管已78岁高龄,但林成学坚持要去一趟长春烈士陵园,去看看离家66年的长兄。

烈士周邦才之兄:

离家60多年的小弟 我终于替妈找到你了

11位烈士名录中的周邦才,籍贯成都市彭州市天彭镇星光村。在星光村张书记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了周邦才的哥哥周邦昌的家。周邦昌已有94岁高龄,语速和行动都相对迟缓,但一提到弟弟周邦才,老人马上哽咽了。

周邦才1929年生,1951年7月参加革命,1953年6月29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现葬于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烈士陵园。

周邦昌的儿子周思华告诉记者,自己并未见过叔叔周邦才,奶奶却时常提起她这个从军后就再也没回来的儿子,至奶奶去世,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这个小儿子的下落。

这时,发音含糊的周邦昌含着泪插了话,依稀辨别,他说的是,邦才还是我这个哥哥带大的……周思华曾听奶奶回忆,父亲与叔叔从小一起长大,无比亲密。

由于周邦昌年迈,周思华打算,兄弟姐妹商量一番,抽空替父亲给叔叔扫墓去。

读者致电

希望通过商报找到我家烈士的陵墓

昨日,成都商报刊发报道后,读者范绍渠拨通了本报热线。范绍渠已年过六旬,是一位抗美援朝烈士的亲属,他希望通过本报,能够找到他烈士亲人的陵墓。

范绍渠告诉记者,烈士张子雲是他岳父的弟弟,也就是他的叔叔。这些年,家里人都在四处寻找张子雲的牺牲信息,希望能找到他的安葬地,为他上一炷香,“让叔叔泉下有知,这世上还有人惦记他。”

“张子雲、曾用名张子寿,从军地是现在的重庆市,潼南县,花园镇,石庙村,是志愿军战士”,寥寥数语的信息,虽让寻找增添难度,却挡不住亲人找寻的决心。记者昨日已经将信息转达张红琢,张红琢表示,将马上帮忙搜索核对重庆籍贯烈士在东北三省陵园的安葬信息。

成都商报记者 王垚 钟茜妮

实习生 李家庆 摄影记者 王勤